宁德时代市值重回1.6万亿元,储能需求超预期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胡雅文 北京报道

9月15日,宁德时代(300750.SZ)在A股“红得发紫”,是市场上成交额最大的一只股票。

截至收盘,宁德时代股价为354.7元/股,全天上涨9.14%,日成交额达255.87亿元,总市值一日涨至1.6万亿元。同时,宁德时代港股同样迈上历史新高,涨至465港元/股。

9月15日,宁德时代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不便点评股市。有业内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这波大涨并不突然,此前市场热炒固态电池时“宁王”并未跟风暴涨,目前,宁德时代A股与港股价差约为70元/股,A股明显更便宜。

更为关键的是,除了市场资金,储能为锂电带来了基本面上的支撑。今年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增长118%,国内1—8月储能招标增长125%。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储能需求出现超预期增长迹象,储能电池出现涨价苗头。鑫椤锂电数据显示,9月,电池头部企业开工率平均水平预计可达94%。

运瓴能源(上海)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玮告诉记者,“电池整体趋势暂不明确。动力电池当前未受明显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其实没有实质性变化,仍维持一贯的稳定旺盛态势,不过储能电池的向好预期是确定的。”

两市股价创新高

9月15日,宁德时代股价表现亮眼。早盘大幅高开后,股价持续上扬,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4%,最高触及371.52元/股,创下历史新高。截至收盘,宁德时代A股收报354.7元/股,总市值达1.63万亿元。

当日港股股价同步上涨,盘中一度涨超10%,最高触及476.8港元,创港股上市以来新高。截至收盘,宁德时代港股收报465港元/股(约424.69元人民币),涨幅达7.44%。

近期,市场资金看好锂电板块,相关指数和个股股价普遍上扬,宁德时代股价亦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万得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宁德时代整体上涨37.16%。截至9月15日,其60日涨幅达48.57%,近一个月涨幅为26.79%。

从市盈率来看,目前宁德时代的TTM市盈率(滚动市盈率)为27.71倍。在万得电气设备板块中,TTM市盈率中位数为25.33倍,宁德时代这一估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业内高市盈率来看,上海电气(601727.SH)市盈率为129.57倍,国轩高科(002074.SZ)为63.72倍,亿纬锂能(维权)(300014.SZ)为42.68倍。从偏低市盈率来看,国电南瑞(600406.SH)、阳光电源(300274.SZ)的市盈率分别为22.95倍、20.51倍。

业内对于宁德时代A股大涨的反应并不强烈,目前宁德时代A股和港股价差接近70元/股,为股价上行提供了一定支撑。一位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从板块整体表现来看,宁德时代的上涨处于合理区间。在前几个星期固态电池概念受到市场炒作的时候,宁王股价并没有明显波动。此外,从港股与A股价差来看,A股价格也相对更低。”

在上一周(9月11日),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投行、券商释放出了利好储能或宁德时代的消息。据报道,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宁德时代行业领导地位非但未被削弱,反而在竞争中进一步强化。该行认为,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而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在关键的储能领域陷入盈利困局,加之当前大热的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短期炒作,宁德时代的领先优势将得以延续,其估值在同行中已具备显著吸引力,已经成为“行业中最便宜的”。

从近年来的大盘来看,虽有波动,但上证指数整体处于向上的趋势之中。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走出了良好势头,赚钱效应明显提升。A股和港股走出了牛市走势,板块轮动加快,科技牛或将是这轮行情的主要特点。在科技股行情出现一定震荡调整时,新能源板块表现突出,特别是储能、固态电池、锂电池等板块近期强势上攻,带来较强赚钱效应。”

储能需求超预期

受宁德时代大涨带动,9月15日万得新能源汽车指数(884076.WI)、宁组合(8841447.WI)也跻身热门板块。比亚迪(002594.SZ)、阳光电源 (300274.SZ) 等个股同样上涨。从主力资金流向来看,9月15日,宁德时代、比亚迪和阳光电源的主力净流入额分别为24.54亿元、7.28亿元、6.11亿元。

除了市场情绪和交易的影响,新能源各个板块的上涨也有一定政策及基本面上的支撑,且主要来自储能。

上周五(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5—2027年新型储能发展目标,预计2027年底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这意味2025—2027年,全国新增装机量将超过1亿千瓦。这一政策为未来储能增长奠定了政策底,被视为储能行业的中长期利好。

不谈中长期的政策红利,短期亦有业绩上的预期红利。

首先,储能上半年的增长依然可观。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46.4GWh,同比增长115.2%,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全球领跑,出货达到232.03GWh,同比增长118.4%。

其次,目前行业风向略有变化,储能需求出现超预期增长苗头。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储能需求好至少已有两个迹象。一是锂电池排产高增,产业链反馈储能电池出现1—2分/Wh到3—4分/Wh的涨价苗头;二是国内储能招标高增,1—8月累计新增招标218.54GWh,同比增长125.37%,其中EPC(储能工程总承包)为106.71GWh,储能系统为111.83GWh,需求旺盛。

企业开工率因而提升。根据鑫椤锂电统计,受电车旺季和储能抢装影响,锂电9月排产环比增长3%—8%。其中,电池环比增长7%。产业链开工率保持较高水平,预计9月锂电头部企业开工率平均水平为85%,其中电池开工率可达94%。中国储能网指出,目前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等头部企业订单已排至10月,部分海外项目甚至需要“加价优先排产”。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记者,“部分材料和电池走出拐点,产业链整体超预期,后面几个月行业排产基本是满的。”

材料端来看,六氟磷酸锂8月价格有所上涨。隆众资讯数据显示,六氟磷酸锂价格由5.31万元/吨(8月1日价格)涨到了5.68万元/吨(9月15日价格)。不过近期价格为偏弱运行,隆众资讯指出,9月份以来,上游原料碳酸锂价格下行,六氟磷酸锂被动跌价,叠加下游需求延续低迷,以刚需跟进为主,短期六氟磷酸锂仍有下跌预期。

回到储能环节,取消强制配储,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136号文提升了储能经济性,在行业风向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王玮告诉记者,“136号文生效后,原属于新能源发电的部分利益转移到了储能,储能从政策性配置变成了商业性配置。”中信建投研报认为,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电价水平可能下降,峰谷价差拉大,通过自发配储有望提升收益。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