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足3% 低利率下“吸睛”靠什么

  来源:北京商报

  过去一个月,万能险的结算利率表现几何?9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8月有216款万能险公布了当月的结算利率。有产品的结算利率最高为3.5%,但大部分产品的结算利率位于2.5%―3.0%区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利率不断下行,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近年来万能险结算利率整体出现了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从行业视角出发,监管新规正持续发力,推动万能险市场转型。已落地数月的《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销售行为、资金运用及风险管控提出严格要求。那么,基于利率下行背景,万能险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市场又该如何应对?

  结算利率一降再降

  万能险,是指同时包含保障和投资两大功能的寿险产品,产品名称中包含“万能型”字样,可灵活缴纳保费,也可调整保险保障水平。该类保险提供最低保证利率,结算利率则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及对未来市场的预判进行调整,但不低于最低保证利率。

  结算利率轻松超4%,甚至能达到5%……曾几何时,部分消费者将万能险视为“高息存款”的平替。

  如今,这位保险市场的“靓仔”,正经历着收益端的显著变化。4%上下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在2020年前后是常态,但将时间拨盘快进至2024年1月,仅有个位数的产品结算利率达到4%。在万能险结算利率整体降低的背景下,当前大部分产品的结算利率已降至2.5%―3.0%区间。

  据了解,多家保险公司陆续公布了今年8月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从各家产品来看,8月,万能险结算利率最高为3.5%,最低仅为0.36%。

  整体而言,在披露数据的216款产品中,结算利率为3%以上的万能险共有14款,占比6.48%。结算利率为3%的产品有51款,占比为23.61%。这意味着结算利率不足3%的产品达到了七成。而对比7月来看,结算利率不足3%的产品只有六成。

  在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看来,万能险结算利率是保险公司根据实际收益情况,在最低保证利率的基础上予以确认的。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保险公司面临潜在的利差损风险,逐步调整万能险实际结算利率是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万能险结算利率还会再降吗?”正成为消费者关心的话题。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今年以来,万能险结算利率整体呈现出逐渐下行的趋势。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万能险保底利率时代结束的背景下,如果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存款利率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仍未出现实质性利率下行止跌迹象,那么,不排除万能险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破局需差异化产品设计

  聚焦于万能险的发展,该险种时隔多年再次迎来监管新规。

  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为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保障客户长期利益,可以对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设置保证期间,保证期满以后可以合理调整最低保证利率。

  这与此前的监管规定有较大区别,并且,有消费者看到《通知》里的“保证利率可调”相关字眼,认为万能险将大变天,开始担心万能险的保单吸引力减弱。

  宋占军表示,《通知》允许万能险调整最低保证利率,首先,从政策层面,不仅意味着可能下调,还可能会上浮。其次,下调保证利率必然是审慎决策行为,而非短期行为,对消费者的实际影响有限。

  “对部分投资者来说,在万能险结算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可能会寻找更具有保值增值效果的投资品种。”郭施亮认为,万能险在低利率背景下,吸引力或将减弱。基于此,这类产品在合规要求的前提下离不开加快转型,或者推出更新颖的产品,以提升投资吸引力。

  对于低利率背景下万能险的破局之道,有业内人士认为,险企离不开差异化产品设计。“万能险结算利率下降是低利率时代与监管转型的双重结果。未来,产品需从‘高收益竞争’转向‘长期价值竞争’,消费者则应更关注保险本质、风险对冲与长期规划。”上述业内人士也认为,与此同时,险企应强化投资者教育,通过可视化工具演示不同利率情景下的收益,降低客户预期偏差。

  需要关注的是,《通知》还对万能险销售进行了全方位规范。在销售万能险时,保险公司不能弱化万能险的人身保险保障属性仅使用“利息”“预期收益”等词语宣传产品;不能将万能险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简单类比或混同;不能对万能险超过最低保证利率的保单利益提供间接或隐性担保等。

  新规旨在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与创新,在宋占军看来,归根结底,保险公司还是要提高长期投资收益,实现万能险结算利率较分红险总体处于优势状态的目标,并稳步发展万能险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