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半年报透视:短保龙头的增长困局与转型阵痛

  2025 年上半年,桃李面包(603866)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利润双降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 26.11 亿元,同比显著下滑13.6%;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降幅达30%。这一表现延续了近年来的调整态势,作为国内短保面包领域的龙头,桃李面包的业绩折射出传统烘焙企业在消费升级与渠道变革浪潮中的深层困境。

  从财务数据看,公司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降并非偶然。2024 年全年营收已同比下滑 9.93% 至 60.87 亿元,净利润同步下降 9.05%,而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降幅进一步扩大至 14.2%,净利润同比减少 27.07%,显示调整压力持续累积。业务结构上,上半年占营收 97% 的面包及糕点业务全线承压,区域市场分化加剧 —— 北方基地市场增长乏力,南方市场尤其是华南地区营收同比降幅较大,成为拖累整体表现的主要因素。

  毛利率维持在 23% 左右,虽较一季度略有回升,但仍低于2022年以前,反映出成本压力与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双重挤压。

  近年来,烘焙赛道涌入大量跨界竞争者。达利食品、宾堡等传统巨头加速布局短保领域,通过全渠道渗透挤压市场空间。在这场 “价格战” 中,桃李的品牌溢价逐渐稀释,终端动销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2024 年其研发投入同比骤降 31.84%,研发费用率仅为 0.38%,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3.2% 的水平。渠道结构的失衡则成为另一重制约,公司主要收入依赖商超渠道,而近年来大润发、胖东来等商超大力推广自有品牌现制烘焙产品,盒马、山姆等新零售业态则通过会员制强化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分流客流。相比之下,桃李在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的布局明显滞后,错失线上流量红利。

  消费者对低糖、高纤维烘焙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但桃李的产品线仍以传统甜面包为主,健康化转型进展缓慢。2024 年推出的全麦面包系列市场反响平平。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未能有效抓住烘焙零食化、场景化的趋势,产品矩阵更新频率远低于竞争对手,导致年轻消费者流失。

  区域扩张的受阻则加剧了增长压力。公司长期推行的全国化战略在南方遭遇滑铁卢,2024 年华南地区营收同比大幅下滑,主要受消费习惯差异、区域品牌竞争及供应链成本高企的影响。尽管在华东、华中新建生产基地,但产能利用率较低,折旧费用侵蚀利润的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

  成本传导的滞后则形成双重挤压,尽管小麦价格较 2023 年高位有所回落,但仍高于此前水平,叠加油脂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持续承压。与此同时,新建工厂的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上升。

  面对困局,桃李正在实施多维度调整。渠道变革方面,公司加速布局即时零售与社区团购,与美团闪购、拼多多等平台合作推进 “线上下单 + 即时配送” 模式,试图弥补传统渠道的萎缩。产品升级上,推出低糖、全麦等健康化新品,并探索联名款、季节限定款等差异化产品,能否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待时间验证。对于桃李面包而言,2025 年下半年将是验证战略调整成效的关键期。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