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广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下称《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也是继深圳之后,又一个加入“商转公”行列的一线城市。
《办法》规定,在广州市开户缴纳住房公积金满60个月及以上,没有使用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目前在广州有唯一住房且已在商业银行支付贷款3年以上,并满足其他办理条件的,可以与原商业银行协商办理“商转公”。
《办法》提出,可贷额度根据房屋购买价格与评估价两者中较低者的70%计算,结合商贷余额等综合因素确定;可贷款期限根据原商业贷款剩余期限及与商贷已还年限合计不超过30年等确定。经审批通过后的贷款利率,执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同时,《办法》还设置了动态调节机制,即当个贷率低于75%时启动“商转公”贷款;当个贷率达到85%及以上时可采取防控措施;当个贷率达到90%及以上时暂停。既保障了首套刚需家庭贷款需求,又较好地管控资金风险,确保政策执行可持续性。所谓个贷率,即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是公积金资金池中用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反映公积金制度对居民购房的支持能力。
据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大部分申请的群众可以在一个月左右完成业务办理,停留在公积金中心的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此次广州推进“商转公”政策,市场反馈积极,也成为一线城市楼市当前的一个政策亮点。
严跃进认为,广州推出“商转公”贷款政策,其出发点在于两点:一是持续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通过公积金贷款来降低月供成本,也客观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存量贷款的风险;二是落实民生保障导向,月供压力减少,对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等都有积极作用。
“要跳出房地产的视角看待此类政策,该政策通过降低房贷成本,有效释放社会消费潜力。购房者节省下的资金可用于其他消费领域,从而刺激内需增长、促进经济循环,是提振内需的一项重要政策。”他说。
据悉,自2023年开始部分城市松绑“商转公”政策限制以来,截至目前,已有近20个城市支持或优化该政策,大多数为二三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