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芯供需紧张,或持续至明年第一季度!

  近日,储能电芯供应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产能紧张、成本攀升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一线品牌陆续调价,部分企业暂停外供,巨头纷纷通过包线、锁单等方式抢占产能,一场供应链风暴正席卷整个储能行业。

01

电芯价格普涨,产能遭“疯抢”

  据了解,近期已经有多家一线电芯企业陆续上调产品价格,涨幅在每瓦时0.02-0.03元之间。成本上涨的压力正迅速向下游传递,系统集成商也已开始调价。阳光电源率先对其257kWh储能柜产品做出价格调整,每度电上涨0.03元,单柜成本增加约8000元。

  有从业者预计,这仅仅是开始,随着电芯紧缺态势延续,后续还将有更多企业在第三季度跟进调整价格,以缓解成本压力。

  为应对供应不确定性,多家龙头企业主动出击,通过长期合作、包断产线等方式锁定产能。有消息称,华为已与欣旺达达成合作,直接包下其部分电芯产线至2027年,这一大手笔举措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国轩高科也传出电芯“暂不外供”的消息,优先保障自有系统集成及战略客户需求。其他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维权)等虽未公开表态,但也在通过与客户签订长协、增加预付款比例等方式加强供应链控制。

02

海外订单火爆,供需紧张或持续至明年第一季度

  本轮供应短缺并非偶然。有业内人士认为,储能电芯供需反转的深层逻辑,源于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的错配。

  技术端,314Ah及以上大容量电芯快速替代传统280Ah产品。新一代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0%,循环寿命突破12000次,适配海外标准集装箱,系统成本大幅降低约25%,从经济性上为全球储能需求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产能端,此前在2024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35%,企业扩产意愿低迷,但2025年全球储能需求突然超预期爆发,尤其是欧美、澳新等市场订单旺盛,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产能的紧张局面,部分海外项目甚至需要“加价优先排产”。

  某一线企业人士透露,海外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200%,产线基本满负荷运转,目前排产已安排到12月底。

  目前,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瑞浦兰钧等多家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超90%。虽然海辰储能重庆基地第四代智能产线效率较上代提升30%,但订单仍排至10月。瑞浦兰钧则计划年底前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0%,7月单月产能已全部饱和。

  由于产能吃紧,部分企业甚至已暂停接新单,集中资源处理存量订单,以避免交付风险。尽管多家电池企业有扩产计划,但由于产能释放需要时间,预计供需偏紧的状态可能延续至2024年第一季度。

  面对当前形势,不少行业人士呼吁保持理性,避免因恐慌情绪导致囤货、炒货等行为,反而加剧市场波动,并建议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合理下单,与供应商建立更稳固的战略合作,共同提升供应链韧性。

  显然,这一场由电芯供需紧张引发的行业震荡,正在考验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应对能力。如何在高速增长中保持供应链稳定,已成为储能企业面临的核心课题。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