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5资产管理年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 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
在上午的年会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以“实行有效扩大消费方针,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现阶段我国消费不足是一种结构性偏差,要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减少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
消费不足是一种结构性偏差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疫后复苏、回升向好,也面临需求不足的严峻挑战。需求不足主要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不足。”刘世锦认为,不论从国际比较、发展阶段还是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消费率均处于偏低水平,这种状况可被称之是一种结构性偏差。
他具体指出,消费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的不足,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发展型消费不足;消费不足最大的缺口在于农村居民,重点是近三亿农民工、近两亿进城农民工;消费不足实质上还是由来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要通过以人为中心、发展权利平等的城市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找到破题之道。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终端需求”的概念,即消费+非生产性投资,后者主要是与民生相关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刘世锦认为,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房地产和基建高速增长,从国际比较看,实际上存在着超前和透支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价格低迷、名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债务负担重、城市白领阶层消费降级、产能过剩等,根源都指向终端需求不足。解决消费比重过低问题,把终端需求提到合理水平,就有了经济运行的源头活水。
“这可以说是解决当前需求不足问题的第一性原理。把刺激政策资金用在这个地方,将会事半功倍。”刘世锦强调。
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
近期我国在创新领域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新气象,如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刘世锦认为,这些提升的是经济增长的高度,即社会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它主要由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推动。
但是,目前更为紧迫的是增长宽度问题,它指的是全部社会成员中不同部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形成对已有生产能力的有效需求,由教育、社保、人力资本建设、社会流动性等推动。如果增长宽度问题解决不好,增长高度提升也将会受到约束。
因而,对于扩大消费、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要有新的内涵和角度。
刘世锦认为,一方面对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由来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或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否能够容忍由此引起的增速下滑?长期以来,我们对抓投资、上项目敢出手,动辄几百几千上万亿、十几万亿,但对改善民生比较谨慎,注重节约,账算得很细。
他建议,要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下一步应将减少消费比重的结构性偏差,如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把消费占GDP比重提升合理水平作为稳增长的一项“硬任务”。
推动结构性改革,有效提振消费
谈及如何才能有效提振消费?
刘世锦认为,实行有效扩大消费方针,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目标是使消费潜力最大的那部分低收入阶层明显增加消费能力,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发展型服务消费。
下一阶段要重点推动三个领域的结构性改革:
第一,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新市民刚性住房为重点,着力解决住房结构性不足。
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错配,将会经历一个有难度的、相当长时间的存量调整过程。要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等渠道筹措资金,收购滞销的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或租或售向新市民提供;也可以开工建设新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城中村”改造还要注意防止新房价格上升。
第二,深化农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改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口养老金不足的缺口,制约着中国一半左右人口的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容忽视的全局性影响。在“十五五”时期,要通过将较大规模的国有权益资本划拨社保基金并进入资本市场运作、短期财政补贴和完善长期缴费制度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全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城乡居民差距逐步缩小的养老保障体系。
要通过5年时间逐步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养老金收入提升到1000元/月。以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领取人数18039万人为基数,叠加每年新增人数计算,5年内,如这部分群体养老金收入增加到1000元/月,城镇职工养老金与城乡居民养老金差距倍数从15:1缩至3.5:1左右。
第三,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顺畅流动带动中国第二轮城市化浪潮。
我国核心城市之外的中小城镇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可容纳60%以上的城市人口,其中既包括原有城市疏解人口,更多是农村和其他城市的流入人口。这一区域也适合制造业和中低端服务业的集聚,基建和房地产还有一定增长空间。要重点加快都市圈范围内的中小城镇建设,带动第二轮城市化浪潮。通过提高城镇化的比例(达到75%以上)和质量,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相应拉动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