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杨松 编辑丨鄢子为
无锡老板王燕清,身家大涨。
9月4日,其掌舵的先导智能,收盘市值站上700亿元大关。自中报发布,这家装备厂商仅用5个交易日,股价飙升51.5%。
实控人王燕清,持股29.3%,据此估算,这部分资产估值已达200亿。
王燕清团队擅长制造高端装备,比如其能向宁德时代交付开机即用的锂电池设备。在固态电池风口下,他又陆续斩获大单。
“突破全固态电池制造核心工艺,推出整线解决方案。”王已做足准备。
“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或至少要到2030年,全面应用,则需更久。”行业内部人士李薇告诉《21CBR》记者,固态电池行业尚处初期,这块要形成稳定收入,尚需时日。
然而,资本市场已然开始兴奋了。
押注固态
现年59岁的王燕清,全权掌管公司,站上新风口。
“固态电池设备,已进入全球头部电池企业、知名车企和新兴电池客户的供应链,陆续获得复购订单。”财报表示。
先导智能称,2024年推出的整线解决方案,打通制造工艺环节,覆盖全固态电极制备、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复合设备等关键设备。
创始人入局早,大举投入。
王燕清称,早在2018年前,团队就洞察到固态电池潜力并展开技术布局。
“全固态电池设备的研发,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征程。”王向媒体回忆,为了击穿关键材料技术壁垒,他亲自带队。
创始人抽调内部精英工程师与科研人员,组建“多学科攻坚小组”,同时,邀请外部专家加入,多次开展技术交流。
努力终有收获。
5月,先导智能向投资人透露,国轩高科等多家头部电池企业为其客户,已达成设备合作。
在李薇看来,多家头部电池企业,选择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但动力电池领域要求严苛,硫化物固态电池要大规模应用,产业化进程或十分漫长。
终端普及困难,作为上游设备供应商,先导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截至8月下旬中报,先导仍未单列固态电池设备业务,未披露相关收入数据。
团队也清楚,固态电池产业链尚处起步阶段。
其引用研报数据称,2025-2026年固态电池中试线设备需求,将显著增长,全固态电池2027年起将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恢复元气
固态电池,前景美好,仍需探索。王燕清团队的大头收入,来自锂电池装备。
其提供应用于动力、储能、消费等领域的锂电池智造整线解决方案,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维权)等。
截至2024年底,单宁德时代的合同负债就有11.6亿元。宁王还是其股东,截至6月底,直接持股比例由7.14%降至0.69%。
“锂电池装备,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2.4%。”在4月一份报告中,王燕清如是介绍主业地位。
1至6月,该业务贡献超六成营收,入账45.5亿元。
加之光伏装备、3C装备两块业务,先导智能上半年的总收入为66.1亿元,同比增长14.9%,扭转收入下滑趋势。
2024年,其收入同比大幅下滑28.7%;一季度又下跌6.4%。
“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开工率提升、扩产节奏恢复,公司订单量强势反弹,同时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经营态势筑底回升。”财报解释。
难得的是,1至6月,现金流状况好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5亿元,同比大涨2倍多。
4月底,在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解释,主要靠抓回款。背后的工作,在于两点:
一是合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如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明确客户评级体系和信用控制措施,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定期高频开展逾期催收工作,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等。
二是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下游头部锂电池厂商,陆续恢复扩产计划,设备需求逐渐恢复,使财务情况得到改善。
父子上阵
先导智能是个家族企业,该公司共有4位董事(非独立),王家人占三席。
王燕清的堂兄王建新,担任董事,管采购;王燕清的儿子王磊,早在2018年就进入董事会,现年32岁的他,是高管层里最年轻的,拥有海外留学经历。
王磊毕业于新泽西州立大学,念的是计算机和数学专业,曾在日企喜开理工作过。他还是一家上市企业董事长,掌舵的微导纳米市值超过170亿元。
凭借海外求学背景与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王磊有望助力父亲,斩获更多海外订单。
先导智能的出海业务,做得不错。
1至6月,其海外业务收入达到11.54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0%。
“海外电池市场需求旺盛,头部电池企业加速出海,海外扩产项目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管理层解释。
期间,其为韩国头部电池企业定制的固态干法电极涂布设备,已发货至客户现场。为了深耕海外市场,先导在德国、美国、墨西哥等地设立办事机构与服务网点,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对于出海业务,王燕清充满信心,他定下目标,“海外订单会超过整体订单的50%”。
8月,公司更新招股书,冲击港股上市,以扩充欧洲设施,构建智能装备研发、销售及服务网络,并向亚太和北美地区,拓展销售网络。
据《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王燕清家族拥有170亿元财富。经过此轮股价上涨,其资产更上一层楼。
(实习生蔡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片来源:先导智能,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