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出海“掘金” 跨境支付机构谋求增长新路径

  转自:经济参考报

  跨境支付市场正迎来新一轮“争夺战”。据记者了解,连连数字、派安盈(Payoneer)、新大陆、移卡、贝宝支付(PayPal)、寻汇SUNRATE等机构近期通过收购或自主申领方式,密集拿下海外支付牌照,加速布局全球市场。

  与牌照热形成对比的是,上市支付公司上半年业绩明显分化:连连数字、新大陆、移卡利润大增;嘉联支付、随行付等则出现营收或利润下滑。

  业内专家认为,国内支付市场增速放缓、监管趋严,出海已成为头部公司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战略之一。

  支付机构上半年业绩分化

  支付机构上半年业绩差异明显。日前,连连数字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总收入达7.83亿元,同比增长26.8%;毛利为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净利润达15.11亿元,经营性利润同比大增85%至6300万元。财报披露,连连数字上半年净利润飙升,主要是处置和摊薄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通公司”)股权获得巨额收益。其中,处置连通公司股权收益16.01亿元,对连通公司的股权摊薄收益4.52亿元。

  无独有偶。持牌支付机构乐刷母公司移卡上半年总收入达到16.42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达到4137.3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258万元增长27.0%。这一显著提升得益于公司支付费率的提升以及成本控制。移卡在财报中表示,支付费率提升1.0个基点,使得收入上升4.0%。

  另外,国通星驿母公司新大陆上半年营收40.20亿元,同比增长10.54%;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12.36%。财报显示,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尤其是在欧美及拉美市场的强劲表现。净利润的增长则受到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及信用减值损失的改善影响。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并非所有支付公司上半年成绩单都如此亮眼。8月18日,随行付母公司高阳科技发布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取得收入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高阳科技收益下滑主要是由于集团的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电能计量及解决方案分类营业额减少。2025年上半年,高阳科技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为8亿港元,而2024年上半年为8.92亿港元,同比下降10%;分类经营亏损为8330万港元,而2024年上半年为盈利9080万港元。

  从财务数据来看,新国都的基本面也面临压力。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27亿元,同比下降3.17%;归母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减少38.6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38亿元,同比减少46.46%;基本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比减少39.51%。旗下嘉联支付营业收入为9.49亿元,净利润8850万元,两项数据同比均有下降。

  “2025年以来,跨境支付领域利好政策频出,叠加全球贸易、跨境电商、旅游留学等场景需求的不断释放,为跨境支付机构业绩增长带来良好契机。”对此,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从今年已披露的上市支付公司半年度财报看,几家支付机构的业绩出现分化,业绩上涨与支付业务回升、AI助力降本增效等存在关联,而下降则是由于目前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竞争相当激烈,部分机构出于营销推广、团队建设等因素费用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不少公司也面临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的瓶颈。

  加快拿牌 布局海外市场

  面对国内激烈的竞争,支付机构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加快出海“掘金”的道路上,支付机构有其无法绕过的“关卡”,那就是必须拿到相关牌照。一般来说,获取牌照的路径有两类:一是通过收购持牌公司控股权,二是按监管要求自行申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变更许可事项信息公示,易联支付正式获准更名为Payoneer派安盈支付。早在今年2月13日,派安盈对外宣布,其已获得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完成其之前宣布的收购一家持牌中国支付服务提供商的交易。依据中国人民银行4月披露的行政许可信息,易联支付实际控制人由自然人乐拉变更为派安盈全球有限公司。

  另外,在跨境支付方面,新大陆加速海外牌照及账户体系布局,在中国香港及美国设立子公司香港星驿支付公司及NovaPay,已成功获批MSB(货币服务业务)牌照,并筹备申请MSO(货币服务运营商)牌照。新国都也组建成立跨境事业群,负责跨境支付和境外本地收单业务的开展。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取得卢森堡PI(支付机构许可证)牌照、香港MSO牌照、美国MSB牌照。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Payoneer、蚂蚁国际、PingPong、寻汇、移卡、新大陆等支付机构对外宣布拿牌,行业内获得支付牌照超过10张。其中,移卡今年上半年成功获得了美国MSB联邦支付牌照和亚利桑那州MTL(货币转移许可证)州级支付牌照,并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正式批准,可在日本开展线上线下扫码收单业务。

  对此,苏筱芮表示,近年来,在政策支持鼓励与全球经济变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支付出海已成为上市支付公司谋求多元业务增长极的新路径。当下支付出海赛道竞争激烈,对于初入赛道的机构而言,与在赛道当中深耕已久、持有较多牌照资源的老牌机构来说存在较大差距,还需要在牌照资源积累、运营路线、市场选择、商户拓展等领域加以持续探索。

  跨境市场机遇挑战并存

  此前,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针对跨境支付、跨境汇款等,指南明确了免予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的数据出境情形。此外,4月18日商务部印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

  在业内专家看来,一系列政策利好将有助于跨境支付行业向前发展。“随着政策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不断完善和推广,CIPS将不断优化系统,提高支付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跨境贸易提供更优质的支付结算服务。”有业内研究人士表示。

  当然,跨境支付机构在谋求增长新路径的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贸易摩擦对跨境贸易影响较大,也会影响跨境支付。”有支付公司管理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跨境支付行业面临的现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此,苏筱芮认为,未来跨境支付业务面临政策利好、贸易摩擦等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之中,支付机构面临的合规风险也日益复杂。这就考验着跨境支付机构能否以牌照为基础建立起自身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壁垒,在当地做到合规展业。除了关注当地政策之外,跨境支付机构同时也需要结合本土支付机构竞争态势、商业特征等开展综合研判。

  “跨境支付,包括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的跨境支付和海外跨境支付市场两块。而在海外发展中,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中国跨境支付市场最重要的是合规性,其二,是海外跨境支付市场面临数字货币等新支付方式的挑战,需要跟上支付习惯变革的节奏。”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分析称。

  “国内增长空间见顶是支付机构出海的主要原因。”面对机遇与挑战,上述业内研究人士表示,长期来看,需警惕地缘政治的雷区、文化适配度以及来自本地的竞争等问题。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