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财报
拼多多(Nasdaq:PDD)今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为1039.848亿元,同比增长7%。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7.535亿元,同比下滑4%;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27.084亿元,同比下滑5%。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执行董事兼联席CEO赵佳臻、财务副总裁刘珺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花旗银行分析师Alicia Yap: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本季度我们看到电商平台围绕“即时零售”做了非常大的投入,也掀起了新一轮的行业投入。我们也看到,一些内容平台在电商业务上还是持续地加大投入。从本季度的业绩来看,公司的收入增速相比其他平台其实优势有所缩窄,想请管理层谈一谈这背后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公司会用什么策略来做应对?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今年上半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快速的变化。经过半年的发展,公司对未来全球化业务的发展有什么新的想法?未来的业务模式将有哪些新的演化方向?从财务表现来看,全球化业务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增速的目标?
赵佳臻:我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在过去的这个季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我们也看到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围绕着新业务模式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二季度的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经营利润持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滑。
为了应对这样愈发激烈的竞争态势,平台也将更积极地应对。从长远的眼光正向去看待竞争,我们把行业竞争变成一个良性的、促进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因此,平台主动选择加大投入,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利润来为中小商家创造发展的空间。这在管理层看来是平台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对平台生态发展的长期投资。我们不认为这个季度的利润可以持续,未来的波动依然会比较大。
当前,平台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作为平台,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只有主动的作为和产业链、供应链之间密切的协作,才有可能推动行业长期的健康增长,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在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我们选择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一个具体的商家和案例上,脚踏实地地把商家扶持做到位。比如,我们看到平台上的新质商家联合高校技术团队设计、研发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线,通过自动化的手段生产高质量的蔬菜沙拉产品,把过去只有在线下才能够见到的生鲜产品通过平台快递送到消费者家中。平台对于这类科技农产品予以特别关注,在“千亿扶持计划”下重点(对这些商家)给予了补贴扶持,帮助商家迅速增长线上销量,让消费者得到了实在的实惠。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丰富了新质产品的供给。
类似这样的“三方共赢”案例还有不少,但是每个这样的案例背后离不开平台、产业链、供应链的密切协作。我们意识到,平台只有深入农产区产业带、充分调研商家经营的难点、痛点,才能把反哺生态的工作做扎实,把“千亿扶持”送到有需要的中小商家手里。
接下来,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的持续加码,我们会持续地进一步加大对商家生态的投入。这些因素的叠加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公司短期财务表现的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只要我们可以把一个一个具体的商家帮扶案例做好,我们就有信心和商家一起真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也是我们目前应对竞争的想法,
陈磊:我来回答有关全球化业务的问题。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个季度,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的变化,全球贸易的结构变化也比较大。我们在不同的地区短期会有一些波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看到消费者的需求稳健,同时消费者对我们平台的信任也在逐步加深。基于此,我们会积极地顺应各个地方的变化、快速地做出调整,以满足各个地区不同政策的变化,以及不同市场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当前,我们的全球化业务已经经历了一开始的发展阶段。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平台上的商品和服务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正向反馈。与此同时,我们的业务才刚刚起步,能做得更好的地方还有很多。
回顾我们开始做全球化业务的初心:我们希望能够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带去更多的优质好物。接下来,我们还是会围绕着供应链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合规能力去做更多投入,扎实地练好基本功,为全球化业务的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从供应链能力上来看,我们正在持续地加强业务的本地化运营,和当地的商家一起丰富平台上的商品选择、增强供给的稳定性、提高时效性;从服务能力上来看,平台正在不断地优化和物流合作伙伴的协作模式、提高履约体验。我们的团队正在从方方面面夯实自身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对我们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展望未来,我们现在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团队会进一步地努力,日复一日地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来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我们。
杰富瑞分析师Thomas Chong: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公司在推出“千亿扶持计划”一个季度以来,在业务运营方面,管理层看到了哪些改变?从财务表现来看,本季度业绩在哪些指标上受到“千亿扶持计划”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这个战略举措对公司的变现率、费用投放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我的另外一个问题有关公司如何看待“多多买菜”这个业务板块。我们看到,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已经从一些市场退出。公司未来对该业务板块有什么样的规划?
赵佳臻:我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外部环境也在加速变化。我们加大了平台对商家整体的降费规模,平台也相继推出“百亿减免”、“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电商西进”等举措,全方位地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助力商家经营的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经过管理层的一致决定,平台推出了“千亿扶持”的惠商计划。作为我们下一个阶段的战略决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投入大量的资源扶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牺牲一部分平台的利润,培养长期、健康的平台生态。
“千亿扶持”计划的含义非常广泛。我们看到商家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就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过去的一季度,我们看到“千亿扶持”计划的效用正在逐渐释放。比如在农业领域,“千亿扶持”计划依托“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扩大农产区帮扶商家的范围,深入数百个优质农产区,帮助优质商家探索“农货上行”的新模式,助力农产区提升附加值,推动农产业的增产、增收。
除了针对农业商家的扶持,我们“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的专项团队也来到了上百个新质产业带,助力更多的中小商家完成新质转型,推动产业带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比如依托“电商西进”计划,通过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的政策,商家仅需要支付正常运费就可以把商品销售到偏远地区,大大拓宽了商品的销路。这在为商家降本增效的同时,也激活了区域的消费潜力,使得优质商品能够直达更多用户,更广泛地惠及消费者。
接下来,我们会持续深入了解商家经营的痛点、难点,在“千亿扶持”的计划下,开发出有针对性、有诚意的帮扶措施,持续加大投入,把反哺平台生态做扎实。
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过去一个季度我们围绕着上面介绍的几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投入,这必然导致收入增速放缓、利润同比下降,这确实是平台以真金白银扶持商家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为商家的发展创造空间,创造长期、更健康的平台生态。因此,我们不认为这个季度的利润可以持续,未来的波动依旧会比较大。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多多买菜”业务,这个问题也由我来回答。
首先,“多多买菜”是一个比较苦的业务,确实需要长期的大量投入。我们理解竞争对手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出,集中力量去投入新模式业务。但对于拼多多来说,我们不能松懈,而是要进一步加大符合我们业务规划的投入,用“钉钉子”的精神去应对行业竞争加剧对我们业务造成的冲击。
对于“多多买菜”业务,一直以来,我们在评估是否要做一个业务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公司在2020年起启动“多多买菜”业务的时候也提到,我们把“多多买菜”看作是一个电商业务的自然延伸。我们启动业务的初心也是看到平台用户对于生鲜品类有实在的需求,而传统电商的供应链无法很好地满足这部分需求。比如,有一些生鲜产品在传统电商的运输环节会发生比较大的损耗。在看到这些痛点之后,我们才决定从供应链、货源上加大投入,来更好地匹配本地需求,构建一个符合农产品、生鲜产品的供应链,在品类、履约效率等方面为用户和商家创造价值。
经过近五年的投入,目前“多多买菜”的提货点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70%的行政村,解决了不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满足了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构建起了一张农副产品流通的高效网络,帮助当地农户和中小商家对接到当地的消费者,同时也拓宽了销路。
今年以来,在“千亿扶持”计划的加持下,平台向偏远地区加大了补贴和流量的倾斜力度。一些地区近期在开通“多多买菜”业务之后,快速丰富了当地的商品供给,普惠消费圈的半径持续加大,满足当地消费者对消费升级的需求。与此同时,“多多买菜”业务也在当地创造了更多有竞争力的就业机会,推动社区就业的稳步发展。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大量投入的业务,但是我们觉得很有意义,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投入。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从产品的品类、服务质量、送货时效等方面,脚踏实地地做更多的长期投入,为消费者和产业链参与者带去实实在在的价值。
美银美林分析师Joyce Ju: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对前面Thomas问题的跟进。其实在上季度的业绩会上管理层也多次提到,公司的投资和回报周期之间存在错配问题,管理层也指出这是当时第一季度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二季度的业绩来看,公司的费用率和利润率似乎都有向稳的趋势。但刚刚管理层也提到,目前公司的投入还处在比较长的周期。我的问题是,公司的投入规模或者说整个投资周期是不是现在已经趋于稳定?我们应该怎么去思考公司在短期和长期的利润率趋势?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最近我们从个别的行业指标上也观察到了一些消费需求改善的迹象。不知道拼多多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观察和趋势可以和我们分享?管理层如何看待宏观需求在第三、第四季度的趋势和表现?
刘珺:我们第二季度的利润表现受到电商行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本季度的利润表现并不代表未来。
从数据上来看,我们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长放缓至7%,营业利润达到了21%。背后的原因有几个:首先,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平台加大了对商家的投入,这自然会影响平台的盈利能力;其次,行业竞争的加剧持续为我们的商家和平台带来挑战。因此,为了协助商家渡过市场周期,平台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因此,第二季度的利润水平无法作为未来业绩的参考。我们认为目前的利润水平不可持续,未来几个季度平台的盈利能力仍将出现波动。
正如我们过去与大家沟通的那样,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增加平台投资以帮助商家渡过难关是拼多多平台能够且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相信,从长远来看,这些投资将为平台创造更健康的商家生态系统。我们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创造长期价值,而非关注短期的财务业绩。正如前面陈磊和赵佳臻所提到的,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赵佳臻:我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
中国的消费市场是非常有潜力和韧性的。在持续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我们确实看到整体的零售大盘在平稳上升,线上的零售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对整体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还是有信心的。从行业结构来看,当下的竞争是在不断加剧的。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之间的切换也更加方便了,竞争格局存在被重塑的风险。这样的环境就需要平台更加主动地有所作为,这势必需要加大投入。
在第二季度的“618”大促中,平台一方面投入了海量的真金白银,补贴优质农货、国货;另一方面,平台也向消费者发放了超额消费券,帮助消费者以更大的优惠实现“年中囤货”的需求。在“618”大促期间,参与“百亿补贴”多项活动的农货商家、新质商家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我们也助力了多个类目的中小商家实现了新的突破,比如美妆、护肤、母婴、宠物等品类也通过“百亿补贴”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此外,我们“千亿扶持”计划推出的“2025多多好特产”项目深入了数百个优质农产区,助力优质农货“出山进城”。例如广东茂名的桂味荔枝在“618”大促期间上线了“百亿补贴”,销量迅速突破了10万斤。“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的专家团队也继续深入,例如晋江的鞋服、广东相机等上百个新质产业带,借助大促的消费引擎,帮助大量新质产品迅速打开局面。
平台的主动投入获得了消费者和商家的不错反馈。接下来,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平台会持续加码在供需两侧的投入,牺牲一部分平台利润,营造一个更健康、有活力的平台生态,为更多中小商家降费增效的同时,也给广大消费者带去切实的优惠。(完)